搜 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审计动态

审计甄选,揭开最“清澈”的优秀密码

林芝市审计局

2022年08月12日 10:33

“羊单位”是衡量什么的单位?以黄河命名的地方在哪里?如何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立项准备研究半年、审计四个月为哪般?


如今,在甘肃天下黄河第一曲,碧草如茵,碧水如镜,黄河清澈流过;在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罕见现身!


如果资源环境审计有颜色,那应该是蓝色和绿色。

图片


“把黄河上游的事,做成幸福的事”


时光回到三年前。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黄河段视察时指出,黄河一直以来体弱多病,水患频繁,“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同年九月,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这给甘肃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释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地形相当复杂。从青海到甘肃,黄河“两进两出”,流经甘肃9个市州900多公里,流域面积超过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谋划将黄河“审计体检”项目纳入下一年度计划,甘肃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省审计厅迅即行动。


选题重要,审计机关重视,但眼前困难依然重重。


最先“犯难”的是朱延平。他是甘肃省审计厅资源环境审计处的初创人之一。


如果审计对象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那牵头部门非资环审计处莫属。


第一次开展黄河审计,究竟应选多大范围,重点是啥,目标又是啥?他们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


研究透,业务精,方能“诊断”明。


“要把审计项目当课题来研究,立项准备研究半年、审计四个月。”审计组“刀刃向内”,先给自己开了方子。


黄河水源补给够不够多,有哪些可能的污染源,水土有没有流失,岸边有没有违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现实关注。


图片


从一头雾水到信心满满,审计组只做了一件事——“三个研究一遍”。


黄河审计项目主审张锁江介绍,审计组筹措了半年,把所有生态环保、黄河领域的规划、法规等政策文件研究了一遍,把涉及的黄河保护利用相关业务研究了一遍,还把黄河甘肃段沿线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等主要现状研究了一遍。


搞研究的这半年,审计人员和很多领域的专业人士成了良师益友。


得知省里有一些对黄河了解很深的研究员,审计组多次上门拜访求教。“我们就一直聊,一直聊。”专家还来过审计现场,一来大家就围了上去。


“怎么能让黄河的水更清?”这是审计组心心念念的事儿。“就是学嘛!”张锁江说,在业务上,跟发改部门学小型发电厂、淤地坝的建设原理,跟财政部门学投资项目合不合理,跟环保部门学水下管道布局有无道理,跟国土部门学沿岸违建的定位处理。


在资环审计领域摸爬滚打过多年,审计经验和业务知识可以关联起来,大家突然有一天感到“通了”,发现越学越有信心。


“摸清底数、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发展”,黄河审计调查项目的路径和目标愈发清晰。

图片


“把黄河上游的事,做成幸福的事。”黄河审计调查项目正式立项,最终15张表格诞生,浓缩成审计实施方案的关键部分。


至此,朱延平作为审计组副组长心中有数了,下一步更加有的放矢。

“把百姓关心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一边是,黄河专项审计调查组,省审计厅负责人任组长,资环审计处牵头,4个审计小组,抽调全省43名业务骨干;另外一边是,黄河流经的9个市州,辖区58个县市区,913公里,涉及10余个业务领域。从2020年8月起,历时4个多月,一场审计较量就此展开。


在甘肃,只要看到烟囱冒烟,会琢磨冒出的烟是否有问题;看见河道排水,会留意水是否达标;看到河长公示牌时,会查一查是否名实相符;看见垃圾乱堆,也要去了解一下情况。


他们自己说这是“职业病”,在黄河审计中也如此,“瞪大眼睛、明察秋毫”,把重点聚焦到百姓关心的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上来。


图片

玛曲是藏语“黄河”的意思,是唯一以黄河命名的行政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肃甘南州西南部,因其生态地位突出,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天然蓄水池”。黄河在此逆流一拐,形成有名的首曲倒流奇观。


然而,在玛曲草原美丽的背后,审计发现充斥着草原退化的现实。走近草原,会发现草皮较薄,草比较稀松,不时看见像老鼠一样的小动物,草地中遍布坑洞和松散的黑土。


这些都是草原退化的典型特征。“由于当地长期沿用估算和史料记载数据,资源底数不清,草原退化问题严重程度不明。”审计组遇到很大的难题。


“以草原为切入点和抓手,尽快掌握草原现状是什么?草原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引起的河流干涸是什么样的?水源涵养能力怎么样?保护治理成效如何?”在分析会上,朱延平明确思路,一定要将问题和原因查清楚。


图片

为了搞清楚草原退化程度,审计人员沿着河源岸线,走进草原腹地摸查,还利用无人机航拍,查找退化区域,并运用ArcGIS软件叠加最新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比对分析,逐一框定,获得了准确的退化面积数据。


那么,草地的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又是多少羊单位呢?按照行业标准,以1只体重45公斤、日消耗1.8公斤标准干草的成年绵羊为标准“羊单位”,区域草地实际载畜量是将不同牲畜按系数折算为羊单位后再相加。


审计人员通过细致核查分析,发现当地存在减畜任务未完成等问题线索。


审计组还分头行动,发现尽管当前流域水源涵养与给水功能在提升,较十年前有加强,当地生态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生态恶化初步扭转,但仍面临规划投资缺口大、筹措难等问题。


“正是在不重视草畜平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出现了严重的草原退化、沙化现象,还发现现行保护补助标准偏低,影响了牧民禁牧的积极性。”张锁江介绍。


经过几番周折,审计组把问题彻底查清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完善甘南重要水源涵养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和合理流动的人口控制机制等意见建议。


审计组采用大兵团作战,各小组将自然因素影响与人为因素破坏区分开来,将上下游、左右岸保护区分开来,还重点对水域岸线整治、乱采矿石、废旧农用地膜不回收可能对河水造成污染、固沟保塬防止水土流失等事项进行重点跟进,取得了较好审计成效。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在2021年被评为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这是甘肃省第一个资环审计领域的全国优秀,资环审计人与有荣焉。

“把整改完成的事,变成放心的事”


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中,没有堆积成山的账本,有的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自然打交道久了,足迹几乎遍布甘肃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是最接地气的处室之一”,朱延平这句话有底气。

图片


开展黄河审计,是一项大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秋冬时节,审计人员在玛曲审计,海拔3600米,高原反应明显,住第三天后反应更强了,需要时不时吸氧工作。在甘肃甘南、临夏东乡等少数民族地区,时常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需要找当地翻译。延伸入户、下厂子时,也遇到过个别干部玩“捉迷藏”,后来行程随机,离真相也更近了。还有一次去国土局都不让去的危险矿山,检查是否有人偷采,结果遇见滑坡,差点没下来。


“这项工作好着呢!黄河需要着呢!”沿线百姓带着一些本地口音说。审计人员所到之处,百姓带路指路、反映情况,帮助掌握一线实情。


做好黄河审计“体检”,先是“查病”,更重要的是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这次审计调查显示,5年来,国家、省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黄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修复、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同时,审计发现10类近200个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建议30条,撰写的审计专报《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问题突出》,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为制订《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做好审计整改,能够减少无效劳动,是树立审计权威的有效途径。”朱延平这样认为。


玛曲县政府副县长扎西华旦介绍,通过审计推动,近两年,该县争取到20余个中央投资项目,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审计和整改,当地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理念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以前项目上马,可能考虑经济效益多,现在会把生态环保作为重中之重。”资源环境审计处副处长胡蓉介绍,省里机关单位过来探讨交流生态环保事项的也在增多。


现在,“上游意识”强了,“上游责任”重了。审计涉及的有关部门分类施策,出台规范性制度措施30项,将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生态的全面保护与恢复。


图片


审计组及时梳理研究,将黄河审计调查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和案例编写成册。此前,资环审计处还利用3年时间组织编制了《甘肃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引》,为甘肃全面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打下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甘肃正在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一曲黄河大合唱已经唱响,为黄河流域甘肃段带来“绿色蝶变”。